医院
每到三伏天,必有三伏贴“三伏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风靡的,目前已不可考,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现在风头正盛!医院医院专家组联合举办“冬病夏治三伏贴”诊疗活动,头伏将于7月12日在住院部一楼大厅正式开贴!
「往年冬病夏治贴敷现场」
既然这么拥挤,也不是急症,改天再约行不?
这可不行,有讲究的。12号这一天一定要贴上,这是今年头伏(7月12号到8月20号)中的首日,贴上“三伏贴”效果最好,叫“开穴”。所以一定不能拉在人后,医院,在这一天是最忙的。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疗是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从而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使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恢复。“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天天气寒冷,人体阳气相对不足,故入冬就容易发病。遇冷就咳喘气急打喷嚏、遇凉则腹痛腹泻大便稀、遇寒就背肩腿痛步难移。这与人体的阳气虚弱,特别是脾脏的阳气不足、运化水谷的能力减弱、造成痰湿停留体内、水饮内伏密切相关。
夏天天气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旺盛,脾脏的功能在长夏最旺,痰湿水饮易消,所以疾病就容易缓解或消除。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最旺盛、脾脏主令的时候,所以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此时用药物内服、外敷、薰洗、灸疗、食疗等适当的方法扶养阳气,使自然界的阳气、人体自身的阳气和药物的性能共同发挥作用,以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消除体内留伏的痰湿水饮,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将调制过的外用中药材装进贴片中间的小环中,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贴敷。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传统外治法的一种。
三伏天期间,在人体相关穴位敷贴辛热温阳之药物,扶助人体阳气,能够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三伏贴”就是在夏至、头伏、中伏、末伏这几个庚日,将中药做成药饼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通过药物的持续刺激,达清宣肺气、止咳平喘、健脾益肾、散寒通络等目的,以防治好发于冬季的多种慢性疾病。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贴一般贴敷多长时间?
三伏贴是通过穴位贴敷使药物渗透到身体内的方法来进行冬病夏治的,药材中含有发散、刺激的药物,我们选用新鲜的生姜汁进行调制,贴敷时间一般成人在2个小时以内就可撕掉,儿童在半个小时左右即可撕掉。
三伏贴贴敷后,需要忌口吗?
贴敷当日和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鲜、辛辣、煎炸的食物,不能吃易化脓的食物,特别是牛肉、鸭、鹅、花生、秋葵、韭菜等。
贴敷期间,还应禁食烟酒、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特别是不能吃海鲜等发物。
哪些人不适宜贴三伏贴?
“三伏贴”适于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年人,但疾病急性发作期、发热、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低下、皮肤过敏者及婴儿、孕妇等人群不宜使用。
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需咨询中医专家的意见。
医院冬病夏治三伏贴疗程时间
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为“三伏”的第一天,当然错过了这一天只要是夏天也有效。每次敷贴一般成人为1~2小时,儿童为半小时至1小时。隔十日后再贴第二次、第三次。若在进行敷贴的同时,使用三伏灸、中药熏蒸,效果会更佳。三伏灸、中药熏蒸主要是通过药物对特定穴位的温热刺激,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肺络,以达到清宣肺气、健脾益肾、止咳平喘的作用,可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今年的头伏第一天为7月12日,伏天共有40天,所以今年的冬病夏治时间为7月12日至8月20日,共3次。
第1次:年7月12日——7月21日
第2次:年7月22日——8月10日
第3次:年8月11日——8月20日
接诊地点及收费
冬病夏治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接诊地点:医院新住院部一楼大厅。
日常接诊地点:医院老住院部六楼针灸推拿科。
收费:每人元(穴位敷贴3次)、单次70元。
咨询电话《医院针灸推拿科》科室-分机号
丁健主任--
冯耀峰副主任--
陈炎波住院医师--
常鹏住院医师--
王晖住院医师--
郭慧住院医师--
每到三伏天,必有三伏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