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科室发展的需要,年7月,医院重症医学科新入职26名护士。新护士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关系着护理专业人员的成长发展和整体护理队伍素质的提高。重症医学科在总护士长黄素芳、专科护士长熊杰的引领下,根据年初国家卫计委印发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和医院护理部的培训要求,以提高胜任力为目标,全面构建了基于ICU临床实践的新入职护士岗位培训大纲,并根据培训内容,合理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1.在“WORKSHOW”中探索管道固定的最佳选择
为了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减少疾病相关并发症,在“管道固定”学习中,重症医学科采用“WORKSHOW”的形式,将演示法与练习法相结合,让新入职护士们自行探索纸胶布、丝绸胶布、加压固定胶布、透明贴膜、欣皮固等各种ICU常用胶布的特点、用途和固定方法。如丝绸胶布防水、粘性好、有弹力,用于适于气管插管的固定;加压固定胶布具备更加优越的粘性、弹力以及防水能力,适合引流管的固定;透明贴膜防水透气且方便观察,主要用于固定留置针、CVC和PICC;欣皮固有针对不同管道的专门型号、操作简单等。新入职护士通过观看演示、实物探索、模型演练和真人互相练习,有了直观的感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角色体验”,让我更懂你
在“人文关怀”的主题培训中,重症医学科一改以往用PPT讲课的模式,特别开展“角色体验”活动,让新入职护士亲自体验了一把ICU住院病人的真实感受。护士们躺在病床上双手被约束、不能自主翻身、气管插管、留置各种管道、连接心电监测的线路、还有各种胶布和敷贴粘在身上。在深刻感受到了病人的痛苦之后,新入职护士纷纷发言,探索如何才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痛苦。“角色体验”让大家真实地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反思自己将要面对的工作,凸显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
3.“翻转课堂”,我的学习我做主
针对科室常用专项操作,重症医学科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重新调整课内外的学习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老师转移给新入职护士,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前,她们利用教学督导提供的专科操作细则和其它资料,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加以学习。课上,新入职护士代表通过操作演示,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见解,充分与教学督导沟通、咨询、讨论,最终加深了对操作的理解与掌握。这种方法,使新入职护士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求知欲也不断提高。
4.“任务驱动法”,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
在培训中,重症医学科还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来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论学习。比如《胸腔大出血病人的病区观察和护理》的学习中,新职工彭克灵、李静、柏雪婷、崔金锐等在教学督导的帮助下,围绕讲课的主题,从病例的追踪、疾病的处理、医护的配合、重症的护理等深入,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病案分析。新入职护士们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对此次讲课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的占有和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在完成任务的各环节中,新职工获得了相关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升,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自我评价,从而在后续工作学习中不断改进和进步。
5.在“情景模拟”中进行考核验收
经过4个多月的培训,11月底,重症医学科对全体新职工进行了理论和操作考核验收。理论知识以试卷考核的方式进行,操作考核则采用了全真情景模拟(simulation)的方式进行。操作考核中,重症医学科设置了真实的病房情景,将心电监护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观察、经气管插管吸痰、除颤、CPR和ICU患者规范交接班等最基础最常用的操作融入其中,从而全面验收新职工在操作技能、应变能力、安全意识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培训效果。26名新职工全部顺利通过理论和操作考核,理论平均成绩较往年提高了7.92分,操作技能平均成绩较往年提高9.75分。新入职护士对岗前培训的内容、形式等均给出了较高的满意度。
与传统的“一对一经验式带教”相比,重症医学科今年开展的新入职护士培医院的培训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法,以其规范性、系统性、专业性和高效性,帮助新入职护士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了ICU常见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让她们得以顺利步入职业生涯,确保病人得到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来源:同济护理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