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医院于年12月9日成功举办“妇科肿瘤论坛-子宫体肿瘤题”学习班,学习班医院妇产科滕银成等教授主持;医院陶敏芳副院长、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徐丛剑教授、上海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万小平教授致辞;上海市医学会前任主任张有康教授、上海市医学会主任赵欣教授、上海市医学会秘书陈雄教授参会指导。上海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委员参与授课。
医院妇产科主任滕银成教授主持开幕式
医院副院长陶敏芳教授致辞
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徐丛剑教授致辞
上海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万小平教授致辞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徐丛剑教授:介绍了宫颈癌疫苗应用概况,从宫颈癌发病原因讲解了宫颈癌疫苗制备的理论依据,目前上市的疫苗产品的种类及特征,疫苗注射的对象、接种时间及接种频次。对特殊人群注射疫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目前尚不知道免疫保护的确切最小阈值滴度。疫苗接种后hpv的感染率和cin2/3+、生殖器疣的发病率显著下降。疫苗接种后会有小概率的过敏等不良事件发生,但没有致死的依据。接种疫苗并不能完全防止癌症的发生,所有接种疫苗的女性仍不能放松对宫颈癌的筛查。HPV致癌的关键触发点目前还未被发现,如何精准标记高危人群,以及构建“未来疫苗”,实现精准预防会是疫苗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万小平教授:介绍了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手术学研究。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子生物学分类为内膜癌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子宫内膜癌的标准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手术中对前哨淋巴结进行药物染料红外显影,依据前哨淋巴结对子宫内膜癌进行病理分期,旨在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癌的个体化治疗和精确治疗标准。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妇幼保健院韩璐教授:分享了腹腔镜恶性肿瘤术后的穿刺孔转移相关问题。腹腔镜治疗恶性肿瘤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外科新技术不能以牺牲肿瘤基本原则为代价。国内有肿瘤腹腔镜术后穿刺孔转移的报道。穿刺孔转移的发生率与开腹手术的发病率相当,妇科恶性肿瘤的穿刺孔转移的发病率约1-2%。孤立性穿刺孔转移和标本取出相关,非孤立性的转移和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穿刺孔转移与肿瘤的类型、分期、分级有直接关系。发生机制:直接种植、烟囱效应。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力、患者免疫力及手术因素与穿刺孔转移具有相关性。分享了丰富的临床病例,并提供了预防穿刺孔转移的建议与方法。
医院臧荣余教授:分享卵巢癌的诊治进展。强调卵巢癌的手术关键在于淋巴结的清扫问题,初次手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与复发和总生存期无关。晚期卵巢癌的淋巴结清扫的价值和复发性卵巢癌的手术价值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表明,晚期卵巢癌行后腹膜淋巴结清扫在生存上没有获益,同时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复发性卵巢癌的手术组对比非手术组,生存期有明显差异,但是手术不能完整切除的患者与单纯化疗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
上海交通医院祝亚平教授:讲解宫颈癌手术方案选择。讲述宫颈癌手术发展的历史,对宫颈癌传统手术范围分类和Querlen-Morrow手术分类进行了详细阐述。手术热点问题:保留生育功能,减少膀胱、神经的损伤,淋巴结定位和前哨淋巴结识别。子宫切除范围的选择,淋巴结切除范围的选择,盆腔自主神经保留与否。总结了NCCN指南对手术方案选择的进展与解读。介绍了淋巴结的定位方法和根据前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决定手术范围。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95%,前哨淋巴结过小可能会造成假阴性。早期宫颈癌的手术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上海交通医院陶敏芳教授:讲解围绝经期激素治疗与子宫内膜癌相关问题。关于WHI研究最新结论,绝经激素治疗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雌激素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不合理孕激素的选择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绝经激素治疗的全因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介绍了绝经激素治疗的治疗历程,绝经激素治疗与子宫内膜癌,无保护雌激素应用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联合HRT不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癌具有保护作用,小样本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术后雌激素治疗有显著的长无病生存,RCT研究显示雌激素治疗与对照组无差异。重视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的保护,运用孕激素对抗雌激素的增殖作用而保护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保留卵巢与切除卵巢5年复发率与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为子宫内膜癌与绝经期激素治疗没有相关性。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癌的效果与剂量、种类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医院王华英教授:讲解早期年轻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相关问题。子宫内膜癌发病年轻化,随着生育年龄推迟及二胎政策开放等因素,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愈来愈强烈。王教授汇报了一项临床研究,介绍了入组标准、处理方法、评价标准及研究流程。结果显示,大约2/3的患者孕激素初治有效,中位完全缓解时间为6个月,约1/3患者完全缓解后复发,中位复发为18-20个月,复发患者再次药物治疗有效率接近80%,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愈后复发率高于其他患者,BMI大于25的患者完全缓解后更易于复发,治疗期间控制患者体重指数小于25,可降低完全缓解后的复发率,以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作为主要监测手段。并且详细分享了几个经典的病例。
上海医院冯炜炜教授:讲解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和确诊策略。遗传相关的子宫内膜癌主要疾病为林奇综合征(LS),详细介绍了LS的定义、遗传方式、发病机制、发病特点。患者发病年龄早,可同时或先后患多种肿瘤。错配修复基因(MMR)与LS密切相关。MMR基因突变会导致MMR蛋白异常,导致微卫星不稳定现象最终导致癌变。及早发现LS的家族史显得尤为重要。对疑似患者进行基因序列分析、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微卫星不稳定的检测进行筛查。详细介绍了MMR蛋白表达缺失的可疑LS相关子宫内膜癌患者MMR基因突变分析策略。MMR缺陷的患者发病年龄提前,发病因素与雌激素关系不大,病理特点具有多样化,MMR缺陷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占30%左右,MMR缺陷的子宫内膜癌预后比散发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好。MMR缺陷的患者运用PD-1免疫治疗后效果更好。最后详细介绍了家族性子宫内膜癌的病例特点,基因测序确诊流程与和对疑似患者的追踪管理。
同济医院程静新教授:介绍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癌症分期是肿瘤治疗的基础,通过分期可以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筋膜外的子宫切除术术后要辅以放化疗,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切除会增加患者生存率,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会明确患者肿瘤分期,为术后放化疗提供依据。清晰的解剖标志暴露对盆腔淋巴结清扫尤为重要。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关键在于准确诊断,手术做到规范化、个体化、微创化,使患者最大获益,最小损害。并且分享了精彩的手术视频。
上海交通医院东院朱洁萍教授:讲解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及内分泌治疗。讲述了正常月经和异常子宫出血的表现和机制特点;分别从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诊治规范讲解。对激素治疗的止血机制、适应证、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述。补充了非激素治疗方案的优势和机制。对急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处理应根据病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疑有子宫内膜病变者,需行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激素治疗是基础,配合非激素治疗效果更好。无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增生,治疗目的是获得组织学缓解,减少复发,避免进展,做到控制高危因素,孕激素治疗3-6个月随访,对于药物治疗反复、效果不佳的建议手术治疗。对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有进展可能,首选手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尽量做到个体化。
上海交通医院病理科陶雯琪教授:讲解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学相关问题。介绍了正常子宫内膜的组织学结构、功能;子宫内膜的分类、非典型增生的病理特征。子宫内膜癌根据流行病学、组织学和生物学行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激素依赖型和非激素依赖型;通过不同的病理特征可以分成多种病理类型。详细介绍了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的评价方法和多种取材途径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上海交通医院超声科沈国芳教授:讲解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影像学检查相关问题。超声科医生需要临床医生提供相关病史。子宫内膜具有周期性变化,不同阶段在超声下的表现不同。子宫内膜息肉生育年龄多见,绝经后可见,超声下表现为树枝样血流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可有囊性结构;子宫内膜癌多发生在绝经期后生育期也可见,超声表现为宫腔占位,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血流信号丰富;子宫肉瘤好发于围绝经期,也可见于生育期。超声表现为宫腔占位,单发,形态不规整,内部囊实性回声,内部血流信号丰富。
上海交通医院艾志宏副教授:讲解子宫内膜癌的药物治疗相关问题。子宫内膜癌的药物治疗包括化疗、激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化疗适应症:早期高危,晚期、复发、因合并症不宜手术,术前新辅助化疗;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及高危因素确定;化疗方案以紫杉醇和卡铂作为标准化疗方案,推荐联合化疗;放化疗联合治疗对于晚期患者可延长生存期;同步放化疗联合巩固化疗在晚期患者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新辅助化疗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尚无定论;靶向药物的种类及药物特点,靶向药物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探索,与放化疗联合应用时需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上海交通医院滕银成教授:解读NCCN子宫肿瘤实践指南。主要更新在于转移淋巴结状态的更细致的分期。影像学评估原则,术前充分评估,肿瘤局限于子宫,首选手术治疗,低危可以选择不做淋巴结清扫,晚期不能手术可以选择放化疗。怀疑或肉眼可见子宫颈受累,需宫颈活检或盆腔MRI评估,能手术者首选手术,不能手术者放化疗后重新评估能否手术治疗。对高危类型肿瘤,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需达到肾血管水平。对于盆腔淋巴结阳性或高危组织学类型,可选择肾血管以上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的补充治疗,I期患者需结合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和高危因素;II期患者需结合手术方式和组织学分级不考虑高危因素;III期术后处理不考虑组织学分级。复发的治疗,对不同的复发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主持人风采
张蓉教授赵欣教授
王治洁教授陈雄教授
吴氢凯教授柳州教授
甘桂平教授杨宾烈教授
刘玉环教授马成斌教授
龙雯晴教授黄勇教授
致谢:
感谢参会领导的工作指导!
感谢授课专家与大会主持!
本次会议受到以下学会大力支持,表示忠心感谢!
上海市医学会
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
上海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上海市妇科肿瘤学会内膜癌学组
医院医疗集团妇产科联合体
医院全体医护人员
期待下次相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