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医院左学兰微移植造福恶性血液病

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左学兰

擅长: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治疗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1“微移植”,它虽然是新的移植理念和突破,但实际上也是在传统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效和微毒的新治疗手段。它完全不用做清髓性预处理,这种预处理本质是致死量的化疗,只是通过在普通化疗输入健康的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经修饰和增效,把它(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的正面作用提高了,负面作用降低,从而,来杀掉受者(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或其它血液肿瘤细胞,清除掉受损的白血病或肿瘤细胞,使移植的细胞存活,输注只需、要几小时,付作用少。1什么是微移植

“微移植”,它虽然是新的移植理念和突破,但实际上也是在传统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效和微毒的新治疗手段。它完全不用做清髓性预处理,这种预处理本质是致死量的化疗,只是通过在普通化疗输入健康的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经修饰和增效,把它(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的正面作用提高了,负面作用降低,从而,来杀掉受者(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或其它血液肿瘤细胞,清除掉受损的白血病或肿瘤细胞,使移植的细胞存活,输注只需要几小时,副作用少。

如今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清髓移植,一种是非清髓移植。最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清髓移植(大移植),即对病人的淋巴系统和骨髓系统进行全清除,再将干细胞植入体内。这种方法需在移植前对病人进行近致死剂量的放、化疗,以最大限度地灭杀肿瘤细胞,但病人体内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也同时遭受毁灭性打击,且即使移植成功后,成活率不过五成左右。而非清髓移植(小移植)强调的是淋巴系统全清除而髓系统部分清除,术前只需做轻度化疗和免疫治疗,大大保护了患者正常的组织和器官,达到高效减毒的目的,接受移植的患者年龄更是扩展到了75岁。微移植是相对于这二种移植而说的。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白血病的治疗从最初的单纯化疗到清髓移植、非清髓移植,再到今天的微移植,经历了由治疗剂量和强度及毒副反应从小到大、再到更大,直至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低强度和毒性的过程。

一般来说,老年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可以直接应用微移植治疗,中青年中低危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达到完全缓解后也可以进行微移植治疗。微移植能够显著增加老年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以及存活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可以说,“微移植”是继清髓移植及非清髓移植后,白血病移植治疗的第二次革命。

2微移植的优点

1)能够减低传统移植预处理相关毒副作用,避免GVHD(移植物组织中的免疫活性细胞与免疫受抑制的、组织不相融性抗原受者的组织之间的反应),达到供者微嵌合植入,发挥有效的抗白血病和抗肿瘤效应。

2)微移植克服了传统移植后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造血及免疫重建慢等缺点;

3)无需骨髓配型,极大地扩充了供者的来源;供者不需要和患者配型完全相合,甚至配型不相合的亲戚朋友也可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克服了患者寻找供者的困难;

4)降低了治疗费用和缩短住院时间;由于治疗强度低,用药环节少、服药剂量小,患者住院治疗3-4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从而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和缩短住院时间。

5)安全有效,降低了大、小移植的移植相关的死亡率;

6)两个治疗周期之间间隔2到3个月,这样就给了患者足够的休息时间来康复和休生养息,也增加了患者与家人共处的时间,明显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哪些患者可以做微移植

微移植可适用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下至几岁稚童,上至百岁老人若无微移植禁忌症(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如心、脑、肺、肝、肾和精神异常)的标危以下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目前也在行一些实体肿瘤如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淋巴癌等微移植治疗临床试验,微移植在带来抗肿瘤效应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移植排异,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新路。

4微移植治疗分几次进行,每次间隔多长时间

治疗过程不是一次性的,需要经过4-5个疗程的序贯治疗。以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为例,首次治疗接受微移植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进行3-4个微移植巩固化疗,每个疗程之间间隔2-3个月左右,一般完成治疗需要1年左右,之后每三个月进行随访检查,如果无白血病残留或复发的证据,则无需再次治疗。治疗间隔期和随访期患者能够正常在家生活或恢复工作和学习,不需服用抗排异药物。

5微移植的治疗费用

微移植包含化疗和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两部分,由于患者治疗后造血恢复快,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减少,无传统移植的毒副作用,所以,总体花费并不比单纯化疗的患者高太多,主要多的是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费用和体内减毒增效的费用,却远低于传统移植的治疗费用。

6微移植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区别

1)突破年龄限制

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年龄限制,55岁以上不能做。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拓展了年龄范围,但是70岁以上患者对移植耐受性差,并发症多,疗效不好。

微移植:已进行微移植治疗的患者年龄范围是8岁到88岁。理论上说,应该没有年龄的限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突破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限制

经典移植:HLA配型全相合或半相合。但半相合移植GVHD发生率高。

微移植:无HLA配型限制,也不受亲缘、血型限制。只要HLA配型不全相合的健康人都能够作为供者。

3)突破传统免疫治疗

经典的免疫治疗:它使用的是成熟的免疫细胞,大部分来源于患者自己的细胞,比如肿瘤或恶性血液病患者,少部分来源异体细胞,基本程序都是先把自己和健康人的淋巴细胞采集出来,在体外培养刺激7-14天左右再输回去,因培养刺激方法不同分DC、CIK、LAK、CTL和NK细胞等不同细胞产品。但是,恶性疾病患者免疫力本身就低下,自身的免疫细胞往往缺乏抗肿瘤的能力(肿瘤免疫耐受),即使体外激活恢复部分功能,也很难激活和改变体内现有的免疫功能。而且这些细胞都是已经体外培养分化成熟的细胞,在身体里面不能长期存活,所以一个疗程治疗之后细胞在体内就消失了。

微移植:属于免疫治疗范畴,但又不同于普通细胞免疫治疗,它介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之间。微移植细胞采用的是和经典移植相同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均来源于HLA不相合健康供者。细胞在体外经过特殊处理,增加了抗白血病活性后输注给患者,但是输注的细胞数量少于经典移植。输注的造血干细胞将在患者体内继续分化成熟一段时间,最后少量植入患者体内长期存活,最终达到微量嵌合植入,仿佛在患者体内安置了“卧底”,不仅发挥供者细胞的抗肿瘤效应,而且能够激活或恢复(“策反作用”)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产生受者抗肿瘤效应。

4)提高生存率

微移植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从国际报道的数据来看,传统治疗的老年患者2年无病存活率只有不到20%,而微移植的老年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接近40%。低危中青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6年无病存活率可达到84.4%。

5)减少副作用

传统骨髓移植:清髓移植预处理采用的是致死剂量的放化疗,非清髓移植虽然降低了预处理的剂量,但是移植相关副作用仍然比较大。所以说,传统移植中,清髓性移植是“高效高毒”,非清髓移植是“高效低毒”。

7微移植对捐赠者有什么要求?

亲缘或非血缘的健康供者,年龄在50岁以下均可选择,无特殊要求。

8有可能取代传统的干细胞移植吗?

目前仍在探索中,目前尚未取代传统的干细胞移植。迄今为止,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外专家参照已发表的微移植文章已经成功复制了微移植技术并相继发表研究结果,国内30多个中心也相继开展微移植临床研究,这表明微移植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国际同行专家的认可和验证。但是,微移植相关机制仍然在积极探索研究中,需要科学规范的扩大病例数量,积累更多的数据,同时积极进行体外实验研究,争取早日突破机制研究。

想收听更多节目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直播时间:中午1点到2点

节目参与-

医院名医助阵

主持人以专业的健康知识指导听众求医问诊

合作联系:cailu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canshun.com/byby/12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