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蔡璐与嘉宾
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讲师博士
擅长:肺癌、肺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纤支镜和胸腔镜的操作。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并伴有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患者可有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
发病原因: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与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类。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
目前发病率高,全球第四大死因,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诊断率低,仅1/3被诊断,且就医较晚,诊断时60%为中重度。主要的关键不是治不好,而是患者发病初期忽视治疗,治疗期间一旦症状控制就擅自停药减药,导致再次急性发作住院而越发严重。所以降低发病率的根本办法就是积极治疗。我科常年举行大型小型患教活动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慢阻肺这个疾病就如同高血压一样,不控制就会更严重,长期治疗是关键!
慢阻肺是一种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以支气管扩张为主,抗炎为辅,很多患者以为得了慢阻肺就如同感冒发烧,打两针抗生素就好了,这是错误的,慢阻肺的炎症现阶段没有哪种抗生素或激素能控制治疗,只有持续的支气管扩张才是根本。最常见的就是做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吸氧,如果出现严重的肺气肿气道病变,可能还需要做纤支镜手术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肺的疾病不是单靠吃药打针解决,更多的是需要使用吸入治疗解决问题。
雾化吸入是最好的治疗方案,优点:通过雾化机把药液形成雾状,颗粒小在肺部高沉积,效果更明显。缺点:也很明显,需要雾化机,需要配药,移动不方便,不同品质的机器治疗效果也很多区别,常用药物是抗胆碱能支扩剂,β激动剂,激素等
干粉吸入剂是日常治疗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小型吸入装置,将药粉吸入到肺部,即安全又又高效,但不同的装置也有区别在我院最常用就是长效抗胆碱药物(思力华)和激素β激动剂联合制剂,一个含有激素一个不含,疗效相当,会根据患者症状不同选择不同药物或者联合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的装置吸起来更轻松,吸气流速要求仅为16L/分钟,而联合制剂要30L~40L/分钟,所以重度的患者都能轻松吸入。在使用上都较方便,步骤少,长效抗胆碱能的药物只用一天一次,很多老年患者容易忘和遗漏,所以次数少也能带来更好依从性。沉积率方面只要正确使用了,都能达到较好肺部沉积。方便携带。
所以,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很重要,近两年国外发达国家在药物的研发上渐缓,但是根据慢阻肺需要吸入治疗的特性不断改进研发新的吸入装置,前些年在呼吸年会上就了解到了一种新的软雾吸入装置,可以将药液如如雾状喷出,药物粒径更小,患者只要正常呼吸就能轻松吸入,操作三步就能使用,一天一次,就如同随身携带的雾化机,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患者选择该种装置,往年的世博会在德国馆还展出了该装置。科技改变生活,真是如此!
我们在大小患教活动中反复提倡的就是长期治疗,只有将肺功能控制了才能减少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提醒大家,每年春天季节回暖,患者呼吸困难感受会好一些,但是切记不要私自停药,更多患者觉得好些了就停药,一吹空调,一感冒就慢阻肺急性发作了,得不偿失,再者武汉昼夜温差大,很容易着风寒感冒,很容易引起急性发作住院。中医提倡冬病夏治治肺病,我们在患教活动中也经常提倡,持续使用支扩剂,冬季肺病不再发。
全球慢阻肺治疗倡议中呼吁:及早发现,坚持治疗。
及早发现:一般通过肺功能检查诊断慢阻肺,如果在家发现气促,呼吸困难加剧,咳嗽医院,在急性发作初期就得以控制。
坚持治疗:长期规律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是慢阻肺治疗的核心,有资料显示长期吸入支扩剂能显著降低急性发作多达26%,延长再次住院时间4.1个月,相当于每年减少1.25次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住院治疗开支,更重要的是每次急性发作都会加重慢阻肺病情,世卫组织也提出减少急性加重是慢阻肺治疗的重要目标。
想收听更多节目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直播时间:中午1点到2点
节目参与-
医院名医助阵主持人以专业的健康知识指导听众求医问诊
合作联系:cailu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