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患者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医生怀疑我快发展成宫颈癌了,为什么不干脆把子宫直接切除,却要分两次手术呢?”在此,我们了解下子宫颈锥形切除术相关知识。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是妇产科切除子宫颈的一种手术,也就是由外向内呈圆锥形的形状切下一部分宫颈组织。它一方面是为了作病理检查,确诊宫颈的病变;另一方面也是切除病变的一种治疗方法。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宫颈锥切术呢?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多次发现有恶性细胞,阴道镜检查无异常,宫颈活检或分段诊刮颈管阴性者,应作宫颈锥切进一步确诊。
2.宫颈活检已确诊是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II-III,宫颈原位癌),宫颈原位腺癌,显微镜下发现有宫颈癌微小浸润(宫颈癌Ia1),为了确定手术范围,可以先作宫颈锥切,切下宫颈组织作进一步的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程度,指导手术范围的选择。
3.怀疑宫颈腺癌,但宫颈活检或刮颈管阴性者。
4.阴道镜明确诊断的CINII级、III级病变,并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病理提示微灶浸润癌(Ia1期宫颈癌)或宫颈原位腺癌,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5.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肥大、增生、外翻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作小范围宫颈锥切术治疗。
宫颈锥切手术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宫颈锥切虽为小手术,但如果把握不好,仍可能出现问题。
1.残端出血:曾经有报告称其发生率高达30%。通过对手术操作步骤进行改进后,目前发生率不到2%。早期出血多因创面电凝结痂脱落或结扎不紧,所以要求患者在宫颈锥切手术早期少活动(而一般手术鼓励尽早活动);术后2周左右出血多是因为缝线吸收、张力消失所致,创面感染也可引发或加重出血。对于锥切后出血患者,轻者(少于月经量)可观察并使用止血药物;重者需直视检查寻找出血部位,压迫止血,必要时缝合。
2.创面感染:发生率5%左右。除了强调手术前检查阴道清洁度,治疗已经存在的阴道炎症外,术后适当使用抗生素。
3.宫颈管狭窄:发生率大约4%。患者需要注意术后月经情况,如果出现经血不畅或腹痛应及时就诊,必要时行宫颈管扩张术。
4.关于定期随诊:建议宫颈锥切后头3个月每月看一次医生。主要是检查创面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根据情况告知患者是否继续阴道冲洗。在术后第三个月,会复查宫颈细胞学(TCT)或人乳头瘤病毒;之后第六个月、第九个月、第十二个月分别再复查,项目同前;第二年还要继续复查,若前几次都正常,则每半年复查一次。
另外,术后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以免引起宫颈创面感染和出血。
总之,宫颈锥切手术虽小,但也有讲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所以广大女性朋友应重视宫颈疾病筛查,把握最佳治疗时机。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于“西交一附院妇产科”,版权均为西交一附院妇产科所有,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赞赏
长按